行业知识
首页 > 行业知识 > 内容

龙口热处理过程中工件变形严重,该如何防控?

编辑:龙口安达热处理有限公司时间:2025-01-10

热处理过程中工件变形严重,可从工艺设计、操作规范、工装辅助以及后续校正处理几方面防控:

优化热处理工艺

合理选择加热速度:对于形状复杂、尺寸较大的工件,过快的加热速度易引发热应力过大,致使工件变形。应采用分段加热、预热等慢加热方式,先在较低温度下预热,让工件内外温差减小,再逐步升温至奥氏体化温度,缓解热应力积聚。例如,大型合金钢模具,先在550650℃预热12小时,再升至淬火温度,能显著降低变形风险。

精准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:严格依据工件材质、尺寸设定适宜的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。过高温度、过长时间会造成奥氏体晶粒粗大,增加变形可能性。借助高精度热电偶、智能温控仪表,实时监控炉温,确保温度波动控制在极小范围,避免超温。保温时间也按工件有效厚度精准计算,防止过度保温。

优化冷却方式:不同的冷却速度对工件变形影响巨大,应按需选择冷却介质与冷却方法。对于易变形工件,优先采用分级淬火、等温淬火。分级淬火是先将工件淬入稍高于Ms点的盐浴或碱浴中短暂停留,待表里温差缩小,再进一步冷却;等温淬火则是在Ms点附近等温保持,让奥氏体充分转变,减小热应力与组织应力,降低变形程度。

规范操作流程

正确装炉:工件装炉方式要科学,保证受热均匀。避免工件堆积、挤压,应间隔摆放,大型工件要用合适的支架托起,让热气在工件间顺畅对流。对于有薄壁、细长杆等特殊形状的工件,要考虑重力变形,采用垂直悬挂或多点支撑装炉。

平稳出炉:出炉操作要迅速且平稳,防止工件因晃动、碰撞产生额外应力,引发变形。使用专业夹具、吊具,保证起吊过程中工件受力均匀,平稳转移至冷却介质中。

采用工装夹具

设计专用夹具:依据工件形状、尺寸定制专用的热处理夹具,夹具要既能稳固固定工件,又不妨碍热传递。例如,对于圆盘状工件,设计环形夹具,从边缘夹紧,约束工件在热处理时的变形;对细长轴类工件,用多点支撑的V型槽夹具,均匀分散重力与热应力。

填砂装箱:针对形状复杂、薄壁小件,可采用填砂装箱处理。将工件埋入干燥、洁净的石英砂中,装入耐热钢箱,利用砂的缓冲与支撑作用,限制工件变形,还能让工件受热更均匀。

校正与回火处理

变形校正:工件热处理后若发生变形,及时用机械校正、热校正等方法补救。机械校正是利用压力机、校直机施加外力,使工件恢复形状;热校正则是在工件适当部位再次加热,借助热应力调整形状,适用于硬度较高、机械校正困难的工件。

及时回火:回火能消除工件内部残留应力,降低变形倾向。工件淬火后应立即回火,回火温度、时间依据工件材质与硬度要求设定,充分松弛组织应力与热应力,巩固工件尺寸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