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知识
首页 > 行业知识 > 内容

烟台热处理后工件硬度不均,问题出在哪?

编辑:龙口安达热处理有限公司时间:2025-01-10

热处理后工件硬度不均,通常源于以下几方面问题:

加热环节

炉温均匀性差:热处理炉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存在显著差异,会致使工件各部位受热不均。比如,老旧的加热炉,加热元件老化、损坏,或是炉体保温层出现破损,造成热量散失不均匀,使得处于高温区的工件部位奥氏体化更充分,硬度偏高;低温区的部分硬度则偏低。

装炉方式不当:工件在炉内放置不合理,彼此间距过小,紧密堆叠,会阻碍热气对流,导致部分工件表面接触热量少,受热不充分。另外,若大型工件直接平放在炉底,由于炉底散热等因素,与炉底接触的面受热远不如其他面,最终造成硬度不均。

保温阶段

保温时间不足:若保温时间未达到工艺要求,工件内部组织转变不完全,尤其是厚大件,热量渗透慢,中心部位还未来得及均匀奥氏体化,就进入冷却环节,使得工件不同部位组织差异大,硬度也就参差不齐。

保温时间过长:相反,过度保温也会引发问题,一些合金元素会大量聚集、长大,形成粗大组织,冷却后,粗大组织区域硬度较低,与正常组织部位硬度形成反差。

冷却环节

冷却介质流动不均:淬火时采用的水、油等冷却介质,在淬火槽内流动不均匀,比如冷却系统的搅拌装置故障,使得工件局部接触的冷却介质流速快、更新频繁,冷却速度快,硬度偏高;而介质流动缓慢处,冷却慢,硬度就低。

工件与冷却介质接触不均:工件形状不规则,在冷却时,不同表面与冷却介质接触程度不同。像有深孔、凹槽的工件,冷却介质难以充分进入这些部位,导致冷却速度不一致,硬度产生差异。此外,若一次放入淬火槽的工件过多,相互碰撞、挤压,也会干扰冷却过程,造成硬度不均。

原材料差异

成分偏析:工件原材料在熔炼、浇铸过程中,合金元素分布不均匀,产生偏析现象。偏析区域的合金含量与其他地方不同,经过热处理,组织转变和硬度变化自然也不一样,造成硬度不均。

原始组织不良:工件在热处理前的原始组织不均匀,如有粗大晶粒、带状组织,即便后续热处理工艺精准,也很难获得均匀的硬度,因为原始组织会影响热处理时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,进而影响最终硬度。

工艺执行与设备故障

工艺参数偏差:操作人员误操作,设置错了加热温度、保温时间、冷却速度等关键参数,必然导致工件硬度不均。另外,仪表显示的温度、时间不准确,给出错误反馈,也会误导操作人员,使热处理过程失控。

设备故障:控温设备失灵,无法精准维持设定温度;淬火槽的温控、搅拌装置损坏,影响冷却效果,这类设备故障都会间接致使工件硬度不均。